作者:游心慈中医师
中醫認為,濕疹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體無法有效排除廢棄物,導致體內濕氣積聚。這些廢棄物本應透過泌尿系統或大腸排出,但由於以下幾個因素,正常的排毒過程受到影響:
- 泌尿和排泄器官運轉失去平衡:體內的濕毒無法有效地透過尿液和排便排除。
- 脾胃功能虛弱:這會影響正常的代謝過程,使體內濕氣無法有效排除。
- 肺氣宣發功能下降:肺部功能不佳,導致皮膚毛孔的代謝受到阻礙,進一步加重濕氣的積累。
濕疹通常出現在手、腳掌、膝蓋、手肘及陰部,患者經常感到瘙癢,抓破後可能出現滲水情況,進而擴散至全身。
汗皰疹的特點:
汗皰疹是一種特定類型的濕疹,主要出現在四肢末梢,如手掌、手指側面、腳旁、手指和腳趾縫及腳底等部位。由於體內濕氣代謝失常,毛孔無法正常開合,現代人常待在冷氣房,這些因素都可能使濕氣滯留於皮膚,導致小水泡的形成,伴隨強烈的瘙癢感、紅腫和乾裂。
中醫治療方法
中醫認為,濕疹和汗皰疹的主要成因是脾虛濕重或陰血虛弱。針對這些情況,治療方案因人而異:
- 濕熱型:採用清熱化濕的中藥。
- 陰血虛型:則使用滋潤補血活血的中藥。
此外,針灸也被用來平衡體質,疏通經絡,從而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,促進濕氣的正常排出。由於患者的體質及病情嚴重程度不同,療程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。在治療的前一至兩個月,主要集中在排濕毒的過程中,隨著症狀的改善,將進一步調整基礎體質。只要能夠有效調理寒濕或熱濕的體質,未來濕疹復發的機率將大大降低。
飲食注意事項
濕疹和汗皰疹患者在飲食上應格外謹慎。與飲食生冷有關的食物,如冰涼飲料、西瓜、芒果及海鮮(魚類、蝦蟹等),都屬於偏寒食材,應避免食用,以縮短療程並減少復發,直至體質調理好。
環境與生活方式
居住環境應加強通風除濕,患者每天最好適度曬陽光,這有助於緩解由濕氣引起的搔癢。儘管西藥類固醇可以暫時緩解症狀,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損耗肝腎肺氣,降低身體排毒的能力,從而導致病情反覆發作。
常用穴位
- 曲池穴:位於肘橫紋外側,具散風止癢、疏通經絡的功效。
中醫強調找尋問題的來源,改善根本,因人而異的治療方案。